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

長洲行,久別重逢的朋友--景物全非,但人面依舊


這個聖誕節假期大家過得還好嗎?


本來在沒有安排下,又遇着家人都幾天出外遊玩,,原本打算一個人留家看守的我,郤連續兩天被朋友約出街.


這天來到長洲,是我廿年前太太生下小孩後不久來了一次,現在才再踏足這裏,但不要講身邊朋友在年齡或婚姻情況已變,這地方也不像我以前認識的長洲.


甚麼長洲大魚彈,一串串薯片,紅豆餅等等,這其實都不是長洲地道美食,廿年前這裏根本無這些產品.


慶幸多年不見的舊朋友,仍然是我當年認識的那一個,雖然那時他們是單身,是少夥子,今天不是做了他人的父母,就是變了大叔,但純真依舊,沒有變攺.


人面依舊,但景物全非,雖然我記不起廿年前這戲院是否有營業,但這建築一定是長洲的歷史見證.


舊的去,新的來,源於法國的愛情鎖,在這裏變了其中一樣生意.


這些糖醬公仔,的確是香港民間傳統工藝,但與長洲沒有直接關係.


唯有地標(張保仔洞)沒有大攺變,變的是更方便到達,不似廿年前,要另外撘乘街渡到達.


但諷刺的是因為攺善了交通,令到更多人一窩蜂湧去那出名郤細少的洞穴,條排隊人龍,要比尖沙咀排隊買名牌袋更長.


為了不浪費時間去排隊,我們選了附近另外的景點-鯆魚灣和五行石.



 這裏一樣有像(張保仔洞)刺激的山路,有難度,像探秘一樣.


但景色優美~~


 然而今天感受最美的,不是這裏的景色,


也不是那加了人工修籂的景物.


 當然更不是從長洲以外引入來的美食和人工產品.


而是隔了廿年,今天再有機會重聚的舊友,感情未變,當年大家的純真,今天仍舊一樣.


因為我們的交情,都是建立在艱難的根基上,穩固,不易摧毀,像多刺仙人掌上開放的花.經得起時間和地域的考驗.

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

啟德郵輪碼頭~除了間中有大郵輪,全沒睇頭.


是日學校舉辦的家庭同樂日旅行,早料行千遍一律,不過最近都少和家人出外,就這麼一次啦.


 大坳門、中文大學已經成為例牌的本土旅行地點.


不過郵輪碼頭本人一次都未去過.


懷着貪新鮮的心態,希望有新發現,郤原來又一次失望.


這個設計是否參考電影(普羅米修斯)的異形太空船?


寬敞的碼頭就只得幾間名店或食肆,只是頂層的空中花園夠大.


 若懷着期望而來,一定帶着失望離去


 但都不少人專程來這裏拍攝婚紗相和畢業相.


也聽聞這裏日落景致不錯.


若自問拍攝取景功力高或愛大郵輪的,來這裏也不錯.

附近也有個跑道公園 ,當中都有個大草地.


陽光好的日子,在這裏優閒也不錯.

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

康文署機械健身訓練班

環境的攺變,令我晚上的時間變得鬆動,平時要晚上12點前後才上床睡的我,現在通常10:30就可以睡眠,或者未適應這種生活,睡眠質素時好時壞,但人總算比之前精神,耐力比以前更好.


以往很難一口氣跑上十公里,但最近做到了,不用擔心渣打馬拉松會跑不上,這意味着,再下一界有望突破十公里,向更高難度挑戰.


並且利用部份晚上空餘時間,報名參加為期12堂的機械健身訓練班,學習使用康民署室內運動塲內,健身室各樣健身設備.但更開心是太太也一同報名參加^^

可是她報的是早上時間,方便女兒上學後去上課,而我是報晚上19~20PM的時間,但夫妻有同一樣目標也不錯.

希望我就算練不出六舊腹肌,也要踼走跟我多年的大肚腩.

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

童眼看世界-信不信由你

某天從FB分享見到此相片,憶起心中多年的謎團,因為在自己還很年幼時,我就是見過一隻如此巨大的蚱蜢,只是說出來都沒有人相信.
多年後,有朋友為我分析,可能幼童看在眼裏,容易有種錯覺,任何物件都是比較大的.
若這圖片內的蚱蜢是真的,那麼我小時候見的那隻,就算比不上這樣的尺碼,也相差不遠了.


 (網路圖片)

然而,我在面書分享了這個經歷後,即時有朋友話我知,廿年前,有市民從香港浦台島目擊一米長的草蜢,真係信不信由你啦!

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

重上馬鞍山,尋回昔日的片段.


 

這天除了交貨,就是幫朋友買的運動手環外,還有一個重要任務,就是幫這位朋友尋回廿多年的回憶.


事緣我上次到這個鞍山恩青營,是她廿多年前的舊地,從我所拍攝的相片,發現她所熟識的地方有變化,今天她刻意的帶同舊照重臨.


今天除了她滿懷感受外,這裏的義工們也是興奮萬分,因為有前輩和他們分享舊事,分享這裏的點點滴滴.


早知義工們和當地的大狗混熟,上次就要求他們帶我上那個天主堂啦,不用被那些大狗嚇怕.


親切的義工們除了熱情的款待我們,還主動地帶我們去上次找不到的廢棄礦洞.


不顯眼的入口,真叫人容易錯過.


就像是不鼓勵人們去尋找似的,不容易讓人遇見.


若不是有義工帶路,莫說找入口,走進人跡罕見的路,也是會怕的.


經過兩三間廢置監督站,就來到封閉了的礦洞.


就是這個礦洞,馬鞍山村發源的地方,當年養活了數千計礦工和家屬


也因為有過千人的需要,天主教和督教先後建立了分堂,服務當地居民.


除着礦塲封閉,大部份村民遷出,教堂也停止了服務,只剩下少數居民留下,而基督斆堂也改變了用途.


但這地方仍不失他的獨特.


就如我的朋友,馬鞍山村成為個別人士獨特的回憶.